(相关资料图)
撒玛坝梯田
人间六月,风和景明。雨露甘霖洗礼后的红河县,梯田和青山、村子、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醉人的山水田园画。过去10年,居住在云海之上的人们,不遗余力保护世界遗产,在千年农耕文明的奇观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自2013年申遗以来,红河县各级各部门坚决担负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哈尼梯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健全保护管理体系、提升保护管理水平。截至目前,该县境内保存较好的梯田有17万余亩,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其中,500亩以上集中连片梯田共35片,以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甲寅他撒梯田、乐育尼美梯田最为壮观。其中,撒玛坝梯田有16000多亩,是世界上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梯田。
作为哈尼梯田文化辉煌而又灿烂的一笔,保护好梯田,就是护住经济发展的命脉。为此,该县成立了哈尼梯田管理机构,出台周边生态保护规章制度,对梯田承包权人在梯田重点保护区种植水稻给予补偿、支持、奖励,用制度推进梯田、村寨、森林、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系统建设,进而促进梯田的良性发展。
梯田特产
2022年,该县在采伐范围内审批办理林木采伐证147份,采伐面积171.32公顷。实施退耕还林15.75万亩,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87.9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60.48%;2018年至2022年,累计补贴水稻种植农机具1807台(套),惠及稻农1331户,完成水稻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10万亩,2018年至2022年,累计发放农机补贴款418.5万元。此外,红河县还出台《红河县哈尼梯田恢复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土地流转和适当补助的方式,2018年至2022年共恢复“水改旱”梯田1829亩。
文化遗产要保护好,更要“活”起来。
在保护梯田基础上,10年来,该县将与哈尼梯田有关的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工艺加以保护传承,留住了原真、特色与乡愁,让游客能充分体验和分享丰富的梯田文化。目前,该县共有20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遗产区内3个;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州级3项。
千年光阴不仅雕琢出哈尼梯田这一绝世之作,还给予当地丰厚的馈赠——红米、生态鸭、生态鱼。申遗后的10年,为加快提升哈尼梯田的经济价值,破解群众增收致富难题,该县大力推广哈尼族传统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水稻(红米)、梯田鱼及泥鳅、梯田鸭及鸭蛋的综合收益,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农民增收,粮渔共赢”,为保护哈尼梯田奠定了基础。2022年,该县种稻兼作养鱼2.55万亩,亩均收益2700元;冬闲田养鱼3万亩,亩均收益1380元。
踏步梯田,聆听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委会切龙中寨村民小组村民、红河州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车志雄的哈尼古歌《栽秧山歌》,吟唱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梯田传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哈尼人在一阶阶的梯田上延续着、传承着,演绎着新的辉煌。(周勇)
标签: